1. 海南分中心地方猪团队获评为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
近日,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根据《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琼人才通〔2020〕3号)有关规定,海南分中心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组建的“海南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获评为第二批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
2. 山东分中心“传统肉类菜肴制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7月21日,2024年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在京召开,山东分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共同开展的“传统肉类菜肴制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23年度全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该成果针对我国传统肉类菜肴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特征品质保持难、加工关键技术缺乏、核心装备缺乏与成套生产线落后三大突出问题,以炖煮、炒烤和熏制三大类典型肉类菜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传统肉类菜肴品质调控-传统工艺数字转换-工业化加工的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
3. 西北分中心在ASFV感染诱导巨噬细胞坏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西北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ASFV感染激活了坏死体坏死信号,体外诱导巨噬细胞坏死。首先ASFV感染上调宿主ZBP1和RIPK3的表达,二者组成ZBP1-RIPK3- mlkl坏死体,并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坏死。同时ASFV的Z-DNA信号与宿主ZBP1在ASFV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存在并共定位。此外ZBP1介导的巨噬细胞坏死引起ASFV感染细胞的TNF-α和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细胞外释放。本研究揭示了ASFV通过促进自身Z-DNA积累和宿主ZBP1坏死体的组装诱导巨噬细胞坏死的新机制,为ASFV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4. 西北分中心在ASFV C717R蛋白作为免疫应答诱导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西北分中心近期研究发现,ASFV C717R蛋白可作为免疫应答诱导剂或佐剂进行应用;ASFV C717R蛋白还可以作为炎症应答的激活剂进行应用。本发明将ASFV C717R重组慢病毒感染小鼠后,发现小鼠血清和动物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且分泌上调。本发明为ASFV的防控以及C717R蛋白可以作为佐剂激活炎症反应提供了新的支持。
5. 疫病与实验用猪协同创新研究院在非洲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验盒的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非洲猪瘟在我国不断流行,流行病学监测显示我国田间存在基因II型中等毒力株、基因I型低毒力株和基因I/II型自然重组强毒株,使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低毒力株感染后发病慢,病程长,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且排毒不规律,核酸检测容易出现漏检。WOAH推荐在非洲猪瘟流行区开展非洲猪瘟抗体检测,实现非洲猪瘟的快速早期诊断,制定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疫病与实验用猪协同创新研究院以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MK333180.1)中p72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采用特殊位点氨基酸突变的方式对14个位点进行突变,合成p72蛋白(strep-tag)基因。用酿酒酵母菌表达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72蛋白,该重组蛋白可以形成稳定的三聚体,具有与天然P72蛋白相似的蛋白结构。以重组蛋白为检测抗源,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方法。研究团队以重组蛋白为检测抗源,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研发了非洲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目前该试剂盒已经收到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的复核检验通知,有望获得新兽药公告,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快速、敏感、特异的抗体检测试剂盒。
6. 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在智能饲喂器及环境传感器的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智能转呗研发中心基于生猪胃肠道消化系统的智能仿生模拟技术,攻克了临床上仔猪断奶应激的技术难题;应用养殖大数据生长曲线分析技术,创建了适用于生猪11阶段精准饲喂和母猪精准营养调控技术,已应用于保育育肥智能饲喂器NF03、哺乳母猪智能饲喂器 NF01、妊娠母猪智能饲喂器 NF02三种智能饲喂器的优化升级。
研发中心通过养殖场环境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优化升级了SAE智能环控通风系统,建立了新一代环境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能算法,解决国产传感器精度低、可靠性差、传输延迟的问题,实现了对猪舍环境数据的精准采集的实时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对猪场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水平。
7. 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构建了Vero细胞全基因组挖掘文库
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杨化强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Vero细胞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构建的全基因组挖掘文库不仅包含了Vero细胞的全部基因信息,还涵盖了大量的非编码RNA和调控元件,为全面理解细胞对病原体的响应机制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一文库,能够精确识别和研究那些在抗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不仅有助于理解病原体感染的分子机制,更为挖掘抗病基因位点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