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名称
养殖粪污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二、主要完成单位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总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资源化利用与控污降碳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农牧循环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三、成果简介
针对我国养殖粪污产量大,处理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还田用量不科学等问题,首次建立了我国高分辨率的养殖布局和养殖污染状况分布图,科学评估了我国养殖污染产生和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为养殖粪污高效处理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筛选出用于养殖粪污有害成分降解、粪便快速腐熟的微生物6株,建立了养殖粪水低氧生化全量降解、粪污自酸化氨气和温室气体减排、沼液精准施用等技术5套;研发出粪污批量腐熟、一体化粪污处理和粪污自酸化温室气体减排等装备3套,污水COD去除率达95%以上,温室气体排放降低70%以上;在重庆市荣昌区建成了高标准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构建出精准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
四、创新点与成果水平
1.制定了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2部分:畜禽养殖企业》(GB/T32151.22-2024),首次规定了畜禽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的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支撑畜牧业绿色低碳转型。
2.参与制定了《关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主笔编写了畜禽养殖业氨减排推荐技术指南,由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发布,为畜牧业控污降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构建了适应西南丘陵地形特点的精准高效种养循环模式,可定量测算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的有机质消纳量,探明养殖污水中氮磷碳等养分在动物-作物-环境中的转化与损失规律。
4.创制的畜禽粪便快速腐熟装备,基于自身热量上移,粪便层叠式下移原理,结合高效发酵腐熟微生物,粪便腐熟时间由传统的10~15天缩短至3~5天。
5.获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和2024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五、应用与前景
近三年相关技术及产品应用推广覆盖500余个养殖大县,平均每年增加13亿元经济效益。该技术让生态循环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和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显著提高了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了养猪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六、支撑材料




